|
文字的背影 |
我总以为小农是玩高雅艺术的,宛如宋式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那曲中国红。而自己则是典型的街头艺术[如果还能称得上是艺术]。属于那种匍伏在泥土里的草根民众。
小农说,道不同。其实是各人所处的阶级层次不同,所形成思想上,意识形态的区别而已。从而,延伸至文字表达上的差异。
这样说,唯免有些马列主义的教条。
早就有哲人给文字作出形象的定义,文如其人。虽然小农有意的辩解,文字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是二个概念。文字中所表述的那种空灵和飘逸,并非生活中的自己。
而我,固执的相信了说文如其人的那位老哲人,自骨子里的信任。 文字是人的思想于纸上的呈现,而思想又是主宰行动的唯一方式。如此一来,就会形成文与人的统一。
我认识一史姓友人,是我九十年代一起北上首都卖过书稿的文人。史为人中规中矩,满脑子的阶级,宣言,论据。整天搞的自己颇像个哲人。 史的文字也是,中规中矩,满篇公式化的伟论。每次出书时,总不忘我这旧友,总会托人捎本过来。说来惭愧,史捎过的五本书中,我从未看完整过一本。几年了,还崭崭新新的立在书架中。
这更使我断然相信,文如其人的含义。
和小农谈及顾城时,小农一句,顾城将斧头举起的那刻起,就不再读他的诗了。 这老使我想起,顾先生头上总是戴着的那顶用裤腿改造而成的帽子,以及他的帽子理论。顾说是为了避免尘世间污染了他的思想。
我不想对伟大的朦胧诗人顾城作什么评价,我只想说,他的思想告诉了我们:我总沾满白石灰/慢慢离开夜晚〈有时 我真想〉。 他眼中的世界,总会蒙上一层薄薄灰尘。而他高洁,是太刻意的追求完美了。 那顶帽子,让他远离了世界,也亲近了世界。
于此,我再次相信,能够在一个人的文字里,读出生活,思想甚至灵魂。
我把小农的一些旧作翻出来仔细的阅读时,果然的,我在文字里读出了典雅,端丽,委婉,甚至些美丽的淡忧。这让我重又想起宋式的中国红,的确是属于高雅艺术的。
而这些文字所组合成的线条,隐约间构划出了一幅美丽的背影,如名画般的高高挂起!
|
能够在一个人的文字里,读出生活,思想甚至灵魂。以下为永宁的回复: |
高!比传说中的还高! 茗儿直白地以为,文字映照出心的影像。文字,或如平面镜视观心,亦可如水倒映心影,又可如哈哈镜嘻戏心。心影可反射而得,也不妨折射衍所成。心像或虚或实,亦或虚实相间掩映!以下为永宁的回复: 问好! |
纵横自如 用笔洒脱 不错以下为永宁的回复: |
我看见了永宁的洒脱的背影! |
洒脱吗? 我看到的只是无法容人的小样, 一阵叹息,不敢苟同.以下为永宁的回复: |
永宁还是那个永宁,笔接处还是那样洒脱。以下为永宁的回复: |
越来越喜欢看你的文字了,或许是自己的心境不一样了,离开心也越来越近了。 |
|